课程背景:
几何尺寸和几何公差的英文全称是“Geometric Dimensioning and geometric Tolerancing”,国内可以理解为“几何尺寸和几何公差的规范”。其中包含尺寸标注和几何公差?#35762;?#20998;内容,尺寸标注与国标基本相同,几何公差部分是从设计思路、检测过程和功能实现(如装配)的角度出发去设定基准,公差分配,表达对零件的要求,从而降低了制造和测量的难度。
本课程的实用性很强,所以将有若干实用案例(特别是经典错误案例)穿插在整个培训中,这些案例将引导学员剖析GD&T在设计、装配、检测和应用等等方面的优点,让学员理解并学会应用GD&T。
本课程内容等同于ASME Y14.5-2009版标准。
培?#30340;?#26631;:
Ø 正确解读GD&T的符号、术语、规则及应用方法;
Ø 从零件的功能出发,正确选择基准并进行组装的配合分析;
Ø 统一形位公差测量和评价的方法,降低制造和检测的难度;
Ø 规范产品设计的出图思路;
Ø 学会简单的GD&T检具知识。
课程大纲:
第一模块GD&T概述
n GD&T基础知识
Ø 历史渊源,应用范围
Ø 标准标注以及与传统坐标的异同
Ø 要素的概念
Ø 形位公差之间相互约束关系
Ø GD&T规则和概念
Ø 规则#1, 规则#2
Ø 佛山无影脚(实效边界条件)
Ø 实体原则和补偿因子: MMC/LMC/RFS
Ø 基本尺寸、可控半径等等介绍
第二模块基准 (Datum) 的应用
n 基准的定义原则、及其建立
n 基准的标注
Ø 方法要求及案例
n 基准的应用
Ø 在设计、加工、检测、装配之间的关联
Ø 经典错误案例
w 含糊的基准标注
w 基准错误对零件检测的影响
n 基准在实体状况的应用
Ø 斗转星移(基准补偿)
Ø 隔山打牛(基准传递)
Ø 基准最大实体和最小实体对检测的影响
Ø 基准补偿对位置公差的影响
第三模块形状公差
n 直线度 (Straightness)
n 平面度 (Flatness)
n 圆度 (Roundness)
n 圆柱度 (Cylindricity)
n 尺寸公差与形状公差间的关联
n 测量案例(直线度、平面度、圆度、圆柱度)
第四模块定向公差
n 垂直度 (Perpendicularity)
n 平行度 (Parallelism)
n 倾斜度 (Angularity)
n 尺寸公差与方向公差间的关联
n 测量案例(垂直度、平行度、倾斜度)
第五模块定位、轮廓和跳动公差
n 位置度(Position accuracy)
Ø 位置度的定义
Ø 位置度应用
w 案例:最大实体、最小实体的应用
Ø 位置度计算
w 案例:检测中实体补偿的应用
Ø 位置度复合公差的应用
Ø 同轴度、对称度
w 定义、计算和应用
w 一统江湖(与位置度之间的关联)
n 轮廓 (Profile)
Ø 面轮廓度 (Surface Profile) 的定义和应用
Ø 线轮廓度 (Line Profile) 的定义和应用
Ø 复合轮廓度复合公差的应用
Ø 轮廓度的测量与计算
n 同心度和同轴度的应用区别及测量方法对比
n 跳动 (Runout)
Ø 圆跳动 (Circular Runout)
Ø 全跳动 (Total Runout)
Ø 跳动测量与计算
第六模块补偿因子及其它符号的应用
n MMC,LMC
n 延伸公差区域
n Unqual
n SIM REQT
n SEP REQT
第七模块 GD&T应用提高
n GD&T与ISO在设计、测量和制造的差异
n GD&T测量思路在投影仪/CMM的实现
Ø 建立测量基准
n 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区别
Ø 基准对测?#35838;?#24046;的影响
n GD&T的检具设计思路和测量分析
n GD&T产品设计思路和公差设计
n 案例分析、课堂练习和学员疑难图纸解答。.
(注:在整个两天的培训中,将穿插若干经典错误案例,同时为提高培训效果将安排若干课堂练习)
讲师介绍:
张子谦老师:
教育及资格?#29616;?
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
结合机械工程和工商管理两大学科背景
曾赴日本?#34892;?#21046;造技术与管理
国家二级培训师
社会荣誉:
中国培训首届“我是好讲师”大赛全国30强
某技术革新曾在日本国获奖
美国ALAMO公司?#29616;?#35762;师
拥有一项国?#26131;?#21033;
讲师经历及专长:
张老师在十几年的工作中,历任大型外资企业的制造经理和高级研发工程师等职位,具有丰富的实?#20351;?#20316;经验!
在设?#21697;?#38754;:子谦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,对几何公差在设计、制造、测量和装配各?#26041;?#30340;应用和控制有独到的见解。
子谦老师在大学本?#24179;?#27573;获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;毕业后曾经在全球锻压行业前五名的研发中心任职,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等发表多篇论文,获国?#26131;?#21033;。在担任整机开发项目时,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改良性设?#21697;?#26696;,减少加工、测量和装配的难度,在此期间子谦老师对产品几何公差, 尺寸链分析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应用。
在制造、测量和装配方面:
子谦老师的经历集中在汽车行业,2006年度,带领团队攻?#21496;?#29255;寿命的难题,该改进项目每年为集团节约制造成本近千万元,在日本获改善提案奖。
在管理实验室上,子谦老师做了大量关于测量方面的研究,规范了一系列检测方法和流程。
子谦老师曾被派遣到日本学习先进的制造技术,并负责多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开发,包括机加和装配工艺过程开发,设计并验收了大量检具和夹具,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几何公差技术经验。
2 在管理方面:曾担任制造经理,质量经理和工艺主管(包括:五百强企业TRW),并将教练技术、理性性管理思维与中国管理者的文化特点相结合,应用到管理实践,易学易会用,特别适用于制造型企业团队的管理。